國民教育活動規劃年曆
國慶日

  十月一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紀念日。1949 年 10 月 1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這標誌着國家從遭受列強侵略、分裂動盪的日子中走出,實現民族獨立和自主的目標,是我國歷史上具劃時代意義的一頁。

  在國家建國 70 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人民不畏艱辛、努力奮鬥,國家在多方面取得驕人的成就。經濟急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在航天科技、 5G 技術等領域取得世界領先地位;人民生活顯著改善,教育水平不斷提高。我國在國際舞台上角色日益重要,身為中國人,我們都為此感到鼓舞和自豪。

  我國在歷史、藝術、古蹟、文學等方面的豐富內涵吸引了國際的注視,向世界展示多元、包容與開放的文化。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開幕、戲曲中心的建設,都為香港市民和遊客提供更多了解國家文物藝術和文化的機會。這些不僅是國家的珍貴資產,也是我們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基礎。讓我們善用這些資源,深入了解中國的歷史、藝術和文化,從中汲取養分,豐富自己的文化素養,同時加深對國情的了解,為香港和國家的發展盡一分力。

  國慶來臨,各式各樣的慶祝活動有助同學認識國家的歷史和發展,回顧國家克服重重困難,迎來今天的繁榮穩定日子。鼓勵大家參與其中,親身體驗國慶的意義。

  各位同學不要輕視自己的力量,作為香港的未來主人翁,大家可以先做好自 己 的本份,努力學習,關心社會,培養良好素質,將來為祖國、為香港的繁榮昌盛作出貢獻。

活動推介:
1.西九華服嘉年華迎國慶 展最大人物花燈「紫霞仙子」(資料來源: 香港01)
2.國慶煙花匯演十月一日晚上八時舉行  (資料來源: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烈士紀念日

  每年 9 月 30 日為烈士紀念日,這是國家紀念英雄烈士的法定紀念日。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法定的紀念日以尊崇為民族付出的歷史人物、英雄與烈士等,而國家於 2014 年 8 月 31 日通過以法律形式將 9 月 30 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就是為了讓我們永遠牢記無數先烈的犧牲奉獻。

  烈士紀念日意義重大。1949 年 9 月 30 日也是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央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奠基日。在 10 月 1 日國慶節前夕進行烈士紀念活動,充份體現國家褒揚烈士的功績。每年的烈士紀念日都要舉行莊重而肅穆的紀念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也列明:「國家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舉行紀念儀式,緬懷英雄烈士。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軍隊有關部門應當在烈士紀念日舉行紀念活動。舉行英雄烈士紀念活動,邀請英雄烈士遺屬代表參加。」

  中華民族英雄輩出,是中華民族的脊樑。近代以來,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為了國家繁榮富強,無數的英雄獻出了生命,烈士的功勳彪炳史冊,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沒有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就沒有中華民族的獨立,就沒有新中國的誕生,更談不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國家《憲法》序言也提到:「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840年以後,封建的中國逐漸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中國人民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進行了前仆後繼的英勇奮鬥。」因此,紀念英雄烈士提醒我們正視歷史,勿忘國恥,放眼未來。

  國家重視烈士紀念日,但發揚烈士精神不限於 9 月 30 日,國家還以立法形式,將 9 月 3 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 12 月 13 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參與這些重要的紀念日活動,是培養學生民族憂患意識,團結社會,提倡奮發有為,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

  除以立法形式設立烈士紀念日,國家為提倡永遠銘記、尊崇一切為國家和民族作出犧牲和貢獻的英雄烈士,也於 2018 年 4 月 27 日訂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並於 2018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以表明捍衛英雄烈士的鮮明價值導向。

「中國農民豐收節」(農曆秋分日)

小學人文科學與教資源
小樹苗話你知:中華文化篇 - 二十四節氣

  「中國農民豐收節」是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倡導並推動,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復,於2018年6月正式設立,定於每年農曆秋分日,是首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法定節日,是慶祝豐收、享受豐收的節日。

  中國自古以來便有慶祝五穀豐登、祈願國泰民安的傳統。從二十四氣節上看,春種秋收,秋分時節碩果纍纍,最能體現豐收。「中國農民豐收節」一般在每年9月22日或9月23日。

  習主席強調:「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中國是農業大國,中華民族向來重視農業農村,以及農耕文化。「中國農民豐收節」給農民一個專屬的節日,各地通過舉辦一系列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農耕和民俗文化活動,如專家技術表演、農事體驗、優質品種和種養模式展示、品嘗美食等活動,既傳承和弘揚中國農耕文化,亦展現國家在農民、農村和農業(簡稱「三農」)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包括激發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全力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供應,以及推進鄉村建設。今天,農業生產在我國已非常現代化,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能將農業生產的新技術、新裝備和新產品展示,讓國民瞭解中國農業科技的快速發展,說好鄉村振興的故事。

  中國農民豐收節雖然不是香港法定假期,但也是我們關注農業發展、支持鄉村振興的良好契機。在城市化的香港,至今仍保留一些農業活動,約有2 600個農場,以及近年來興起的城市農耕活動,讓我們有機會親身體驗農耕的過程和現代農業技術,從中瞭解農業的重要性和發展方向,並感受糧食來之不易,深切體會勞動和「粒粒皆辛苦」。

  社會的進步和農業發展,離不開農民的辛勤勞動。即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農業生產仍然需要大量人力。香港糧食供應高度依賴祖國,背後有着國家農民的汗水與科技人員的智慧。國家糧食生產能力是國運民生的重要基礎,我們應多瞭解國家維護糧食安全戰略,認識國家如何運用科技、資源和綠色理念,做到高產高效,長遠解決國民的温飽問題。

  作為學生,我們可通過參與本地農耕活動、支持本地農產品等方式,為可持續發展出一分力。我們亦應珍惜食物,避免浪費,每當享受豐富的農產品時,應思考節日背後的深層意義,反思食物的來源,感謝農民辛勤付出,感激致力於農業創新的科研人員,這也是對農業勞動和創新的尊重。

九一八事變紀念日

影片:
「九一八事變紀念日」影片

           1931年9月18日,駐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在瀋陽柳條湖附近,炸毀了南滿鐵路的其中一段,並誣稱鐵路被中國破壞。隨後,日本向中國東北軍的駐守地和瀋陽城發動大規模攻擊,並在其後四個月間佔領整個東北,史稱九一八事變。
 

            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於1931年10月15日召開緊急會議,討論中國代表施肇基所提出譴責日本的侵略案。國際聯盟經調查及討論後決議日本入侵中國東北的軍事行動並不合法。其後,日本退出國際聯盟,並加緊侵華的步伐。
 

             九一八事變揭開二十世紀日本侵華的序幕。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起,至1937年中國人民團結抗日,八年全面抗戰展開,至1945年取得勝利,日本宣告投降,中國經歷長達14年艱苦磨難的戰爭歲月。
 

             中國遼寧省瀋陽市內有一座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館前的殘曆碑記載着一段關於1931 年 9 月 18 日在中國東北發生的抗戰歷史。每年 9 月 18 日,這裏都會舉辦紀念九一八事變的活動。學生、軍人、社會各界人士列隊整齊,莊嚴肅穆。民眾代表和官員舉行撞鐘鳴警儀式,撞鐘 14 下、鳴警 3 分鐘。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影片:
CCTV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特備節目:銘記與奮鬥

  1930 年代,日本在中國先後製造「九一八事變」和「盧溝橋事變」,挑起侵華戰爭。中華民族上下一心奮勇抵禦入侵者,是中國近代史不能磨滅的一頁, 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中國反抗外敵入侵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犧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戰爭,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1945年9月2日,參加對日作戰的同盟國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在停泊於日本東京灣的美軍軍艦「密蘇里」號上舉行。

  日本代表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中、美、英等9國代表相繼簽字,接受日本投降。至此,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國務院先後將1945年9月2日,即日本政府簽署投降書的次日(即9月3日),定為「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將 9 月 3 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每年9月3日國家均舉行紀念活動。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亦自該年起,舉行相應的官方紀念活動。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每個中國人都不能忘記的歷史。進行抗日戰爭的紀念活動,並不是要人們記住仇恨,而是讓人們不要忘記侵略的罪行、戰爭的禍害,要從中汲取歷史教訓、珍視和平。與此同時,我們必須鞏固國家觀念和國民身份認同,團結一致、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居安思危,保護家園。


中國文化研究院 - 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影片專輯

https://chiculture.org.hk/tc/school-program/4538

14年的抗戰
3500萬名軍民罹難
在80年後的今天
我們國家從戰爭中篳路藍縷走過來
創造出和平、富強、安定的當下
然而,不忘來時路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
珍愛和平 開創未來

讓我們用影像,回顧和感受這條不易走、但終於用許許多多血與汗、堅毅與頑強走過了的路。我們生於安逸,回頭看過去的艱難歲月,更讓我們珍惜今天。這是從心出發的價值觀教育。

紀念專輯分為四個系列:
1️⃣抗戰之路系列 https://reurl.cc/VWneGQ
2️⃣抗戰勝利80年系列 https://reurl.cc/2Q7vM4
3️⃣抗戰老兵的故事 https://reurl.cc/EQYa8g
4️⃣歷史有話說——抗戰篇 https://reurl.cc/NxOE1e

超過30條短影片,從大歷史發展,說到人物故事,真實呈現侵略戰爭不容淡化、美化的本質,以及全國人民總動員齊心抵抗的鮮活史實。

更多閱讀資源:
《當代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日
https://reurl.cc/qYa3DE

全國生態日


國家自二○二三起將每年
八月十五日定為全國生態日,以提高社會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意識,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與非政府機構將在八月十五日至九月二十八日期間,推出多項特別活動及優惠,讓市民一同響應及參與今年第三屆全國生態日。
 

請家長與子女一同踴躍參加全國生態日的各項活動。期望透過這些活動,增強對自然保育及環境保護的思想,為建設美麗中國、美麗香港作出貢獻。


有關第三屆全國生態日相關活動詳情,可瀏覽以下網站:
1.
鄉郊保育辦公室網站
2.漁護署的香港生物多樣性資訊站

延伸閱讀資料:(請同學在暑假期間細閱以下網頁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一圖讀懂生態安全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電話:2157 2788傳真:2157 2789
地址:銅鑼灣東院道3號
© 2025 版權所有訪客人次:17773758
Powered By Friendly Portal System 10.46